您現在的位置:中國農業儀器網 > 技術文章 > 浙江省節水種稻又有新途徑
浙江省節水種稻又有新途徑
來源: 杭州托普儀器有限公司 類別: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:2006-08-21 閱讀次
日前,由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,對由中國水稻研究所(浙江省杭州市)承擔的“灌溉稻田單季水稻高產旱作法研究”項目進行的成果鑒定會上傳出消息,采用“灌溉稻田單季水稻高產旱作法”種植水稻每畝比常規節水45%!
專家組在認真聽取研究報告,考察田間試驗現場后認為:該項研究以具有明顯雜種優勢的亞種間雜交組合為材料,綜合了多項行之有效的稻作高產技術,按水稻生理需水規律,以稻株葉尖“吐水”狀況為安全指標,實施“濕栽護苗、旱管培根、溝水育穗、干濕防衰”十六字訣的無水層水漿管理措施,構成“灌溉稻田單季水稻高產旱作法”,獲得每畝600公斤產量,與常規灌溉水稻產量相仿,每畝節水約180噸,節省灌溉用電費15元、尿素15公斤。在比較了“高產旱作法”與以水層灌溉為特征的傳統稻作法后,闡明了旱作條件下的水稻生育特點、產量形成規律、個體光合效率、根系發育形態生理變化等,為“灌溉稻田單季水稻高產旱作法”提供了較為堅實的生理基礎。
該項目研究選題依據充分,研究資料翔實完整,研究成果的實施將有益于糧食安全與生態環境保護,促進我國稻作的可持續發展。該成果具有系統性、創新性與實用性,并在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究相結合上頗有建樹,值得示范推廣。
專家組在認真聽取研究報告,考察田間試驗現場后認為:該項研究以具有明顯雜種優勢的亞種間雜交組合為材料,綜合了多項行之有效的稻作高產技術,按水稻生理需水規律,以稻株葉尖“吐水”狀況為安全指標,實施“濕栽護苗、旱管培根、溝水育穗、干濕防衰”十六字訣的無水層水漿管理措施,構成“灌溉稻田單季水稻高產旱作法”,獲得每畝600公斤產量,與常規灌溉水稻產量相仿,每畝節水約180噸,節省灌溉用電費15元、尿素15公斤。在比較了“高產旱作法”與以水層灌溉為特征的傳統稻作法后,闡明了旱作條件下的水稻生育特點、產量形成規律、個體光合效率、根系發育形態生理變化等,為“灌溉稻田單季水稻高產旱作法”提供了較為堅實的生理基礎。
該項目研究選題依據充分,研究資料翔實完整,研究成果的實施將有益于糧食安全與生態環境保護,促進我國稻作的可持續發展。該成果具有系統性、創新性與實用性,并在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究相結合上頗有建樹,值得示范推廣。
- 【中國農業儀器網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

推薦儀器

最近更新儀器

相關技術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