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中國農業儀器網 > 技術文章 > 人工氣候室對水稻耐熱性的研究
人工氣候室對水稻耐熱性的研究
對于水稻耐熱性的鑒定是對其進行耐熱性種質資源評價的基礎,而選擇準確的科學方式,是準確評價及利用耐熱性種質資源的關鍵。水稻在整個生長發育進程中對高溫最敏感時期為開花期。抽穗開花期的高溫試驗表明,日最高溫度35e為水稻熱害的臨界溫度;在產量構成因素中,結實率對高溫最敏感。人工氣候室是在該類研究中有著重要作用的儀器。
人工氣候室溫度設置。溫度設置為:30~37e的日變溫,33.5e的日平均溫度。光照和濕度設置。耐熱鑒定期間,人工氣候室內光照和濕度設置為:光照14h/d(6:00~20:00),光強度為29000lx;濕度為75%。在各供試材料見穗時,將每材料中的2缽移置到人工氣候室中作高溫處理;在人工氣候室中各材料隨機排列,且每天重新隨機排列1次,以消除位置引起的誤差;每材料中其余的2缽仍放在自然條件下生長,作為對照。材料處理7d左右,全部稻穗抽出并開花完成,從人工氣候室中移出,放回自然條件下生長。
該研究利用溫度、光照和濕度均可控制的人工氣候室,對具有不同耐熱性的水稻材料在其抽穗開花期進行連續2a的高溫鑒定方法研究試驗。由于該方法模擬了自然條件下的高溫環境,而且可以準確控制高溫條件下的溫度、光照和濕度,試驗的重復性好,結果準確可靠。
微信掃一掃,獲取更多專業信息:
- 【中國農業儀器網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
- 上一篇: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對我國農業發展的..
- 下一篇:大米淀粉及直鏈淀粉價格簡述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