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中國農業儀器網 > 行業動態 >整治土地 為現代農業鋪路
整治土地 為現代農業鋪路
當記者站在廣西南寧市武鳴區福城鎮福良“雙高”糖料蔗基地的瞭望臺上,俯看3700畝集中連片甘蔗基地時,很難想象這片甘蔗田是由2000多塊零散耕地組成的。而瞭望臺下,是水肥一體化裝置。2015年之前,這種高科技設施在這里并沒有用武之地。
在廣西,耕地集中連片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抓手,深受各方歡迎。同樣,四川也在耕地上大做文章,效果明顯。
農業的出路到底在哪,是我國農業發展到現在不得不回答的現實問題。近幾年來,四川、廣西等耕地資源緊張的丘陵地區通過土地整治,再次詮釋了規;洜I是發展現代農業重要的突破口。幾天的采訪中,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聽到最多的聲音也是這樣:只有規;洜I,農業才有出路。而規;氖侄握峭恋卣。
耕地集中了,農民高興了
在我國,土地碎片化一直飽受詬病。為此,各地在實際生產過程中,因地制宜,通過田、水、路、林、村綜合整治,在土地整治上下足功夫。
“長河分流灌良田,稻菜飄香遍米易!边@句話形容的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稻菜標準化生產基地;匚挥诿滓卓h青松林農業園內,站在農業園最高處,基地景觀一覽無余,成方的田塊分置在長河兩岸,非常壯觀。
據介紹,這條長河是流經米易縣的安寧河。至于良田,正是米易縣多年來堅持土地整治的結果。殊不知,這萬畝良田在2013年前竟是2000多塊小耕地。
米易縣國土資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范盛濤向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介紹,當地從2013年開始對基地內的耕地進行土地綜合整治,實行田型調整、土地平整、水利配套、道路配套等工程措施,使土地達到田成塊、渠相通、路相連的標準。
當走進基地近距離觀看時,的確是這樣。埡口鎮安全村處在青松林農業公園的核心位置,安全村村主任文忠平介紹,這里在以前是一片旱不能灌、澇不能排的河灘洼地,農戶只能散亂種植些三月瓜和四季豆,產量和收益都很低。
正是通過整合多個重大涉農項目,安全村連片實施了河壩區1550畝耕地的土地整理,整體規劃了田、路、渠基礎設施建設,同時配套了先進農業科技服務設施。
目前,以安全村為主,輻射埡口村、馬坪村、回箐村的埡口鎮稻菜輪作糧經復合基地規模達1萬余畝,大春季節種植水稻,早春種植蔬菜,“基地年產值達2.2億元,人均純收入1.6萬元!蔽闹移礁嬖V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。
采訪過程中,正好遇到了安全村52歲的農戶鄧興萍在打理自家番茄地。據她介紹,她家6口人只有5畝地,卻還分成了十幾塊,“打理起來非常麻煩!编嚺d萍告訴記者,現在耕地合并在一起很方便,最重要的是收入提高了。
鄧興萍家以前種植的農作物很雜,年收入也就三四萬元,但現在通過加入合作社統一種植水稻和蔬菜,“年收入有10萬元了。”鄧興萍高興地說。
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廣西百色市田陽縣那滿鎮露美村蘇大姐家。2013年,田陽縣開始實施露美片區土地整治項目,蘇大姐家的耕地正好處在項目區,整治后的土地租金每年每畝1300元,“比之前種植玉米收入還高,每年每畝租金還要漲50元!碧K大姐介紹道。
蘇大姐家有4畝多土地,她把3畝多租給農業企業,剩下1畝種植水稻。她和老公平常給企業打工,每人日工資80元,按照每月20天、每年6個月計算,她家5口人2個勞動力,僅僅在企業打工就實現了家庭人均年收入近4000元。
“現在在家務農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差了,還能照顧老人小孩,養雞養鴨養豬也不耽誤,日子比以前好多了。”蘇大姐高興地說。
規;尶萍加杏梦渲
無論是在四川還是在廣西,土地集中連片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方向。廣西是我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,蔗糖產量占全國近70%。2014年,廣西試點建設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(簡稱“雙高”)。在廣西國土資源廳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文斌看來,土地整治大力助推了“雙高”基地建設。
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東江糖廠是福良“雙高”糖料蔗基地經營方之一,“開展小塊并大塊土地整治和耕地平整配套建設,提高了耕地平整度和集中度,利于甘蔗種植機械化!备睆S長李道成告訴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。
文斌認為,這種助推體現在多個方面。他總結為土地整治有疊加效應,其中就包含科技因素。當車輛行駛在位于崇左市江州區羅白鄉“雙高”糖料蔗示范基地時,就能看到各種具有科技含量的設備。
廣西益興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益興農業)總經理韋健向記者介紹,該基地連片經營6000畝甘蔗,種植時采取機械深耕深種、地埋滴灌、測土配肥、無人機噴藥防治病蟲害等先進技術,實現規范化種植。
而在管理方面,該基地建立了互聯網水肥一體化智能滴灌系統,通過視頻可以實時監測滴灌系統運行情況、土壤墑情信息和甘蔗長勢信息等!肮芾砣藛T通過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查看系統信息,遠程操作相關設備,做到無人值守自動控制水利灌溉!表f健說。
據介紹,一系列高科技的應用實現了節水節肥、省時省力、智能控制,提高基地糖料蔗綜合產量30%以上。
隨著土地規;拈_展,益興農業與廣西甘蔗研究所簽訂種苗繁育基地戰略合作技術協議,依托廣西甘蔗研究所的技術支持,積極推進甘蔗良種繁育基地建設,打造了“萬畝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種良種繁育基地”。
韋健介紹,2016年廣西正式將該基地列為三級甘蔗良種繁育基地,江州區甘蔗良種繁育基地實現零的突破。
目前,該基地種植桂糖46號、桂糖47號、桂糖49號以及組培苗等,預計種苗畝產6噸以上,將可提供甘蔗良種2.4萬噸!盎嘏c廣西甘蔗研究所共同研發的桂糖46號、47號組培苗,已在聯合申報相關專利及科研項目。”韋健告訴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。
此外,益興農業流轉坡度稍大的土地,把發展蔗糖產業與山羊養殖結合起來,計劃總投資1億元,建設年產黑山羊羊種1萬頭的養殖基地,形成包括種養繁育場、優質黑山羊育肥場、生物飼料加工廠等黑山羊養殖產業化鏈條。
“渠蘆模式”提供新思路
在廣西,全區上下掀起“雙高”基地建設的熱潮。崇左市扶綏縣是傳統的甘蔗種植大縣,素有“中國甘蔗之鄉”美譽,常年甘蔗種植面積保持在120萬畝左右,蔗糖業對全縣財政貢獻率達45%左右,農民收入的80%也來自甘蔗。
作為大宗農產品和重要戰略物資,蔗糖涉及國家安全,關系數千萬人民的利益。但前幾年,扶綏縣甘蔗種植情況并不樂觀,崇左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許多歡向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分析,其中之一就是沒有形成規模化、機械化種植。
在當地政府和村中能人的帶動下,扶綏縣渠黎鎮大陵村村民自發以土地入股的形式,于2015年8月在大陵村渠蘆屯成立了渠蘆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(以下簡稱渠蘆合作社),由渠蘆屯18個生產隊、453戶家庭入股組成,經營土地面積3500畝。
2016年2月5日,渠蘆合作社舉行了第一次分紅大會,按照500元/畝的基數作為對入股村民的保底分紅,第一期入股的成員獲得分紅148.4225萬元,讓村民們真正嘗到土地入股合作經營帶來的甜頭。
隨后,大陵村村民再次入股8500畝,打造了12000畝的甘蔗“雙高”基地。記者了解到,渠蘆合作社實施小塊并大塊,實現經營規;,同時建立了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等現代化經營設施。合作社院內,還停放多臺大馬力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。
與此同時,渠蘆合作社按照多種化經營模式,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。渠蘆合作社管理經營公司總經理吳品鋼指著遠處正在建設的房子向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介紹,他們已經引進了年產3萬噸雞蛋的50萬羽蛋雞項目,總投資6000多萬元,目前正在建設中。
大陵村是貧困村,2016年有貧困戶66戶200人。在吳品鋼看來,村里貧困戶無論哪種類型致貧,只要把土地交給合作社經營,年底就可以等著分紅,“事半功倍,而且根本性解決貧困問題!眳瞧蜂撜f。
一時間,渠蘆合作社這種“分紅不分地”的模式引發廣泛關注,也被稱為“渠蘆模式”。其中最受關注的是,通過合作社組織模式打破田壟限制,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,又通過現代機械裝備和節水灌溉設施促進“機械化、水利化”為核心的現代農業建設。
“伴隨著快速的工業化和城鎮化,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,將土地交給農業企業、合作社經營,是多贏的選擇!彼拇ㄊ⊥恋亟y征整理事務中心黨委委員李何超說。
- 【中國農業儀器網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
- 上一篇: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上線
- 下一篇:麗水農業“生態飯”越吃越香


